紅楓在國外及南北方已有應用。主要技術環節是,深鉆fL,將苗干插入地下2米,地上留3米左右。濟南東郊試驗園利用采穗圃產出的直徑3~5厘米的當年生枝干,截成30~40厘米一段,栽于挖好的樹穴中,成活生長良好,并俗稱為栽“大棒”。當年樹高4~5米,胸徑4厘米左右。這種方法,在濟陽、歷城受到歡迎,認為紅楓方便(bian),幼樹生長健壯。但生產這種大棒受條件(jian)限制。
紅楓苗木留圃成林:按一定株行距將紅楓苗木留在圃內,使之成林,節省移栽用工,當年生長尚好。但由于缺少“挖穴”這一環節,兩年之后多生長不良。已經留圃的,應補施基肥,改良土壤。計劃留圃成林的,可在育苗前按一定株行距挖穴、施基肥,并加大該處紅楓苗木株行距,保留側枝不剪除,使這一棵苗當年長成“小樹”。挖栽植穴挖好栽植穴是楊樹栽培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。栽植穴宜在秋末冬初開挖,以便讓穴土經過冬季凍融風化過程,冬前挖穴有“加大”栽植穴的作用。穴的直徑一般要求80~100厘米,深80~100厘米。土壤黏重、板結及丘陵地土層較薄的,應挖大穴;沙地可挖穴徑60厘米左右的小穴。
對于黏重土壤、沙土,挖穴應結合土壤改良。黏重土壤滲入沙土,提高土壤通氣性;沙土摻入黏土,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。土壤改良對于提高肥水效果、促進樹木生長作用持久而明顯。表層沙土、下層黏土的應將黏土層挖開,使沙土與黏土摻勻成兩合土。
人工挖穴時,表層熟土與下層生土應分開放置,以便在填穴時將熟土圍填在根系周圍,將生土留在最后撒于地表,任其經歷風化、熟化,變為肥沃表土。
用挖土(tu)(tu)機(ji)(ji)開溝或挖穴(xue)(xue)(xue)的,穴(xue)(xue)(xue)的間距(ju)及穴(xue)(xue)(xue)的深度、寬度不一,栽后(hou)影(ying)響幼林整齊度,應輔以人工修整,使株(zhu)行距(ju)、深度、寬度均達到預(yu)期要(yao)求(qiu)。栽植穴(xue)(xue)(xue)預(yu)填(tian)與施基肥冬前所挖樹穴(xue)(xue)(xue),于春(chun)季化(hua)凍后(hou)填(tian)穴(xue)(xue)(xue),穴(xue)(xue)(xue)的底層(ceng)主要(yao)是填(tian)埋作物(wu)秸(jie)稈、樹葉(xie)、雜草(cao)等有機(ji)(ji)物(wu),其上壓一層(ceng)熟土(tu)(tu),熟土(tu)(tu)中富含微(wei)生物(wu),能促進秸(jie)稈腐(fu)爛、分解。
填穴的第二層應是各種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,最好經過堆積漚制腐熟的。有機肥數量可依實際情況決定。如每栽1畝施l立方米有機肥,每畝50株。
- 上一篇內容: 紅楓育苗及栽植技術一項重要工作
- 下一篇內容: 紅楓以免一次埋土過深根部受熱